石碑凹古寨藏風聚氣古韻存

發(fā)布時間:2013-05-02 來源:洛陽日報

屋頂?shù)募公F

 

三進式院落

 

石碑凹村現(xiàn)存的石保興墓神道碑

 

百年老樹

 

古寨全貌

 

  石碑凹村位于孟津縣常袋鎮(zhèn)東南4公里處,據(jù)傳,唐代時村西北的榆樹嶺曾為武則天的避暑花園。村名原為“宣武”,北宋時開國元勛石守信看中這塊風水寶地,此處逐漸形成石家墓群,多處立起高大的墓碑,村名遂改為石碑凹。
  石碑凹村村民以張姓為主。明朝初年,張家先人由山西遷到孟津縣朝陽鎮(zhèn),后至清朝雍正元年(公元1723年),張氏十一世祖張紹述遷到石碑凹村,成為石碑凹村張姓的始祖。張氏家族世代耕讀傳家,勤儉持家,砥節(jié)礪行,在清朝時有多人為官。
  石碑凹村三面環(huán)溝,所處地形為半島狀,而古寨位于一處低洼地帶,四周的土崖成為守護寨子的天然屏障。
  石碑凹古寨的防御設施堪稱強大。據(jù)原村委會主任張元慶介紹,寨子以前有東西寨門,四周由寨墻包圍,墻上分布著7個防御炮樓和寨垛,寨門由專人把守。以前,寨子的南部有兩條通往外界的地道,如遇匪患,地道內可住人,也可由此逃生。如今,雖然地道口已坍塌,但是內部通道依然保存完好。此外,在院墻上零散分布了小堡樓,形成了又一道防御線,讓整個寨子固若金湯。
  以前的寨子分為南北兩個宅院,中間為街道,南北宅院各自通連。這些宅院由張氏族人從清雍正年間至民國時期陸續(xù)修建。
  目前,寨中保存較好的宅院有10所,均為北邊的宅院,其為四合院式建筑、三進式院落。院內的前廳、過廳立柱粗壯,楹有聯(lián),楣掛匾,窗鏤空,門上多雕有牡丹、蘭花、竹子、人物等圖案,房頂?shù)娘w禽走獸磚雕隨處可見,多處宅院的后院兩側有保存完好的繡樓。值得一提的是,每個宅院的后面均有磚拱靠山窯一字排開,現(xiàn)存有30多孔,每孔深約12米、高約3.5米。(本報首席記者 曾憲平 記者 魯博 特約記者 鄭戰(zhàn)波 文/圖)
 

(李豐雷)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