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二鬼摔跤”又稱“二鬼扳跌”,是源于民間傀儡戲的一種表演形式,最早是一種祭祀舞蹈,后逐漸演變成民間曲藝,早年是豫西地區(qū)廣為流傳的民間雜耍。據(jù)傳,“二鬼摔跤”源于漢,盛于宋,沿演至今。“二鬼摔跤”雖稱為“二鬼”,實際上由一人馱著畫成“鬼”臉的兩個人形表演,假扮二“鬼”相互打斗,形式活潑、風(fēng)趣幽默,深受群眾歡迎。表演時,演員穿上特制的道具,道具為木頭刻繪成的兩個造型夸張的鬼頭,對面峙立,釘上兩頂帽子,衣服有兩個棉襖外套、兩個大褂,衣服內(nèi)釘上用木板做的肩和腿。木偶手臂作互抱持狀,所著袍垂下可遮蓋表演者頭、肢等部,木偶內(nèi)部有4根繩子,前兩根系于演員腰部。表演者兩手再穿上和“二鬼”打扮相稱的鞋子,和兩腳一樣著地,然后撲滾翻騰。一人操縱倆“鬼”,然后“二鬼”以掄、轉(zhuǎn)、滾、翻、摔、掃、踢、擋、托舉等摔跤技巧,互相扭摔,造成背上“二鬼”相互廝打的形狀,幽默風(fēng)趣,逗人發(fā)笑。其中的“鷂子翻身”、“枯藤纏樹”、“力托泰山”、“就地十八滾”等動作已經(jīng)成為民間絕技。“二鬼摔跤”表演可在舞臺上,也可以在場地上進行,有的還在桌子等高臺上進行。后來由于雜耍藝人地位低、收入差,能夠表演的藝人已經(jīng)屈指可數(shù)。
(李豐雷)